进入青春期的孩子,比以前更难管教了。这已经成为一个教育热门问题,现在各地报道出来关于学生打架斗殴伤人的事情数见不鲜,子一直用暴力的方法对待别人,这与他特殊的年龄段有非常大的关系。
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如何教育:
(1)打造好的家庭环境。防止父母之间的争吵,有矛盾理智解决,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正确解决矛盾的办法。这是爸爸妈妈的“身教”。
(2)给孩子一些情绪释放的办法。当孩子生气的时候,想动手的时候,让孩子对自己数“1、2、3”,想想后果再决定是不是动手。或者生气的时候,到空旷的地方吼一吼;让自己到安静的地方静一静,等情绪好了再解决问题。
(3)作为父母,多听听孩子的想法。有的父母长期不听孩子说话,所以孩子一有委屈,就用暴力的方法解决。
孩子有暴力倾向是什么原因:
(1)中学阶段是个体情绪情感急剧变化的时期,心理学家常常把这一时期的情绪比喻为“疾风怒涛”。情绪上的躁动与不安,在行为上表现出来,总是引发学生间的暴力行为。
(2)中学生的情绪在时间上具备延续性特征,中学生的迁怒与移情,都是这种特征的表现,特别容易由于一点小事而联系到原则性的问题。
(3)具备自制力的学生,组织性、纪律性较强,情绪稳定。与之相反,缺少自制力的学生,当遇见外面刺激时大概引发其暴力欲望。缺少自制力的学生大都为校园内学业的失败者,他们不被校园的主体文化所接纳,而内心又充满出人头地的冲动,此时若出现强化这种冲动的刺激,他们的行为便不考虑所有,即便后果紧急,也在所不惜。
(4)社会文化的负面导向为校园暴力事件推波助澜,媒体的舆论导向和宣传内容,是中学生同意“教育”的又一主途径,而网游正成为一些学生要紧的娱乐形式。影视节目中暴力内容过多,某些影视片过度渲染武力、打斗和凶杀,甚至不厌其烦地展示犯罪的详细过程。而这类内容所包括、透露出来的若干信息,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。
(5)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。”家庭的教化功能对人的成长是有决定用途的。统计剖析,暴力倾向紧急的学生大多数都在家庭遭到过棍棒式教育或强制管理,日积月累,耳濡目染,攻击性人格渐渐培养。一旦个人欲望膨胀,便顺理成章地对别人施暴以求自我心理的平衡。